仙草堂提醒:鹿茸Ⅰ型胶原的提取及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

发表时间:2013/1/23 16:04:38 | 文章作者:admin

  鹿茸作为临床治疗药物,在我国的应用有几千年的历史。研究表明,鹿茸中含有大量的I型胶原鹿茸。胶原是蛋白质的一种,是哺乳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类蛋白质,是天然存在的具有很高利用价值的生物物质鹿茸。尤其对细胞的固定附着及改善生长表面的特性有很好的作用,因此,近年来胶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胞的分离和培养[3 4]。本文以鹿茸为原料,制备Ⅰ型胶原并对其在细胞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。

  1 材料与方法

  1.1 材料

  1.1.1 鹿茸鲜鹿茸由吉林东丰药业提供。

  1.1.2 细胞系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及人宫颈癌细胞Hela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惠赠;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为东北师范大学惠赠。
  1.1.3 试剂高分子量标准蛋白为Amersham Biosciences UK公司产品;DMEM培养液、小牛血清为Gibco产品;胰蛋白酶(活力1:250)、MTT(噻唑蓝)购自Sigma公司;其他化学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。

  1.1.4 实验仪器高速组织捣碎机DS-1,上海标本模型厂;台式低速大容量离心机TDL-5,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;冷冻干燥机LL3000,Heto;倒置生物显微镜XSB-1,中国广西梧州市光学仪器厂;二氧化碳培养箱HERAcell150,Heraeus;酶标仪Multiskan MK3,Thermo。

  1.2 方法

  1.2.1 胶原的制备取新鲜鹿茸500g,剥皮,去肉,4℃将血控净,切成1 cm3小块,4℃蒸馏水洗至无血色,高速组织捣碎机匀浆,加60%乙醇1000 ml,4℃浸提48 h,纱布过滤,离心,上清液于50℃,60 rpm旋转蒸发回收乙醇,提取液置于截流分子量范围8-15 kDa的透析袋中,对蒸馏水透析24 h,-20℃预冻24 h,冻干,即得鹿茸胶原。
  1.2.2 SDS-PAGE电泳按文献方法鹿茸,采用浓度为10%的分离胶和浓度为5%的浓缩胶,浓缩胶电压为70 mv,分离胶电压140 mv。采用考马斯亮蓝R250进行染色,最后用脱色液(甲醇:冰醋酸:水=4.5:4.5:1)脱色,至背景清晰,观测分子量范围。

  1.2.3 氨基酸分析取胶原冻干品约25 mg,2 ml 6mol/L HCl水解24 h,蒸干, 由吉林大学测试中心, 采用安捷伦公司1100系列高效液相进行氨基酸含量测定。衍生试剂:2,4-二硝基氟苯(FDNB); 流动相A:乙腈:水(55:45);流动相B:KH2PO4,pH=7.2; 梯度洗脱,流速1 ml/min,进样量10 μl。


  1.2.4 胶原包被称取20 mg胶原, 加200 ml PBS缓冲液(pH7.0),于90 ℃水浴1 h, 取上清液分装, - 20 ℃保存。将冰存的胶原液在室温下解冻, 用吸管吸取胶原液在无菌的培养板孔底均匀铺薄薄一层,置超净台内鼓风晾干, 紫外照射过夜, 备用。

  1.2.5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Vero细胞、L929细胞及Hela细胞,分别用0.25%的胰蛋白酶消化,再用培养液 (含10%小牛血清、1%双抗的DMEM) 调细胞密度为5×105/ml,分别接种在已包被和未包被的培养板,100μl/孔,设20个复孔。于37℃、5%CO2中培养48h后,每孔加入20μl浓度为5mg/ml的MTT。再培养4h,将孔内液体吸净,每孔加入150μl DMSO,微孔震荡仪上震荡至深蓝色结晶完全溶解,于Multiskan MK3 Thermo 酶标仪,450nm处测各孔OD值。结果以 ±S表示,数据采用t检验。

  2 结果

  2.1 氨基酸分析

  由结果显示在20种常见氨基酸中,甘氨酸、脯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最高,其中甘氨酸含量几乎占了1/3,为32.24%,脯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分别为12.64% 和 10.78%;组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较低,没有检测出胱氨酸;非常见氨基酸—羟脯氨酸的含量也非常高,为10.20%。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胶原氨基酸特点相符鹿茸。另外,羟脯氨酸和脯氨酸比值为0.8。

  2.2 SDS-PAGE 电泳

  结果表明鹿茸胶原的分子量分布集中在两部分,一部分在100 kDa-200 kDa之间,为两条分子量相近的蛋白带;另一部分在200 kDa以上。

  2.3 胶原包被对细胞生长的影响

  在培养48后,对各组细胞进行MTT测定,结果显示,包被板的吸光度明显高于未包被板。其中,培养L929细胞的包被板最为显著。

  3 讨论

  在胶原的提取、分离过程中,由于方法和条件不同,会产生胶原、明胶和胶原蛋白三种产物,它们在结构和性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别。能被称为胶原的,必须是其三螺旋结构没有改变的那类蛋白质。胶原成膜能力最强,在生理条件下,胶原分子之间能再度相互连接形成纤维,能明显激活细胞的生长,相对分子质量在10万以上,分布很窄。而明胶和胶原蛋白是胶原的变形、水解产物,不具三股螺旋结构,成膜性差或不能成膜,不具有促进细胞生长的性质,分子量低,并且分布很宽鹿茸。通过SDS-PAGE电泳方法,我们所提取的胶原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在10万以上,应属于胶原。


  至今已发现19 种不同类型胶原,这些胶原在组织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特异性,皮肤和骨组织中主要为Ⅰ型胶原鹿茸。各型胶原都含有羟脯氨酸和羟赖氨酸,但各型胶原的羟脯氨酸和脯氨酸的比值不同,Ⅰ型胶原为0.7~0.8鹿茸。我们测得的这一比值为0.8,由此可以看出,我们提取的鹿茸胶原应为Ⅰ型胶原。

  Ⅰ型胶原主要是由3条α1(I)链组成,即α1(I)3,也有部分Ⅰ型胶原是由两条α1(I)链和一条α2(I)链组成,即α1(I)2 α2(I)。每条肽链有1000个左右氨基酸残基,相对分子质量100 kDa左右,α1的分子量略大于α2鹿茸。因胶原分子氨基酸组成中缺乏半胱氨酸,因此,每条链之间不可能像其它蛋白那样以二硫键相联,而是通过组氨酸与赖氨酸间的共价交联。因此,胶原在SDS-PAGE电泳中,不会因β-巯基乙醇(打开蛋白质中的二硫键,使蛋白质解聚)的存在而被解聚成单链,检测到分子量应为300 kDa左右。但在本实验中可以看到,在100 kDa-200 kDa之间,存在两条分子量相近的蛋白带,应为Ⅰ型胶原的α1(I)链和α2(I)链。这可能是因为在进行SDS-PAGE电泳时,为使蛋白链尽可能伸展并与SDS充分结合,必须对样品采用沸水加热的办法,此步骤可能造成了胶原的部分水解;也可能是在胶原提取过程中,发生了部分水解。值得注意的是,不管由于哪种原因造成了胶原水解,这种水解都应是比较温和的。这是因为从电泳结果上看,并未出现分子量小于100 kDa的蛋白带,表明水解仅造成α1(I)链和α2(I)链的释放,而每条单链本身并未被水解,结构都很完整。

  我们的研究还显示,用鹿茸Ⅰ型胶原包被培养板后,培养的细胞的生长繁殖能力明显优于在未包被培养板上的培养效果;在L929、Hela和Vero细胞中,鹿茸Ⅰ型胶原包被更有利于L929细胞的生长。这表明,鹿茸Ⅰ型胶原明显能够改善多种细胞的贴壁和增殖。但是,对于不同的细胞,改善的程度是不同的。